有基础病的中老年心脏为何“危机四伏”?这份冬季护心指南请收好

有基础病的中老年心脏为何“危机四伏”?这份冬季护心指南请收好

寒冬已至,对于有基础病的人群来说,冬季对于他们而言,心脏时刻处于“危机四伏”的境地,每年都有不少人因心脏问题在冬季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。那么,有基础病的中老年心脏为何会在冬季面临如此多的危险?又该如何有效保护心脏呢?

冬季护心的首要任务是保暖。寒冷会使血管收缩,血压升高,心脏负担加重。外出时,头部、颈部、手部和脚部的保暖都要做到位。晚上睡觉前,用40℃左右的热水泡脚15 – 20分钟,能促进血液循环,缓解疲劳,让身体在温暖中进入梦乡,对心脏健康有益。

饮食方面,要遵循低盐、低脂、低糖原则。高盐饮食会使体内水分滞留,增加血容量,升高血压,加重心脏负担。每日盐分摄入应控制在5克以内,少吃腌制食品和加工肉类。高脂肪食物会使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,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,堵塞血管。要少吃动物内脏、油炸食品、奶油蛋糕等,肉类可选择清蒸、炖煮等健康的烹饪方式。多吃新鲜蔬菜水果,它们富含维生素、矿物质和膳食纤维,能保护心脏细胞、促进肠道蠕动、降低胆固醇吸收。适量摄入优质蛋白,如瘦肉、鱼类、豆制品,鱼类中的欧米伽 – 3脂肪酸有抗炎、降血脂作用,建议每周吃2 – 3次鱼。

适度运动对增强心脏功能、提高免疫力很重要。有基础病的中老年人群运动要温和,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心脏负荷。散步是简单易行的运动,饭后散步30分钟左右,能促进消化、锻炼心脏。学习八段锦可以通过一系列动作疏通经络、调和气血,增强心脏功能。运动前要充分热身,活动关节,让身体适应运动状态。运动时间选在气温较高的上午10点以后或下午3点左右,避免清晨气温过低时外出。当出现胸闷、气促、头晕等不适要立即停止运动,原地休息并就医。

定期监测身体指标能及时发现心脏问题。每3 – 6个月监测一次血压、血糖、血脂指标,了解是否在正常范围。每年做一次心电图和颈动脉超声检查,心电图检测心脏电活动,发现心律失常、心肌缺血等问题;颈动脉超声观察颈动脉形态和血流,判断有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。有冠心病史者密切关注身体状况,记录每日症状变化,如胸痛、胸闷、心悸、气短等出现时间、频率和严重程度。出现持续胸痛、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、头晕黑蒙等症状,要立即就医。

规律用药是稳定病情、预防心脏问题的关键。高血压患者要按时服降压药,控制血压。高血脂患者坚持用降脂药,降低血脂水平。糖尿病患者合理用降糖药,控制血糖。不能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,以免病情反复或加重。正在服用多种药物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,如某些降压药和降脂药可能相互影响,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。还要定期到医院复查,根据病情调整用药方案。

冬季光照少,人易情绪低落,情绪波动大对心脏不利。焦虑、抑郁、愤怒等不良情绪会使体内激素水平失衡,导致血压升高、心率加快,增加心脏负担。中老年朋友可通过书法、绘画、园艺等舒缓活动调节情绪。书法绘画让人静心专注,园艺活动亲近自然,感受生命美好,缓解压力。多参与社区活动,与邻居朋友交流互动,维持良好社交关系,保持乐观平和心态,遇事不急不躁,保持心情愉悦。

若心脏问题较严重,在治疗和康复阶段,可用活血化瘀、通脉舒络,类似丹红注射液这类的药物,增加心肌供血量,缓解心肌缺血症状,为心脏在冬季的健康增添一层保障。但它是处方药,使用时必须严格遵医嘱。用药前要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、过敏史,用药过程中需密切观察身体反应,一旦出现皮疹、瘙痒、头晕等不良反应,要及时与医生沟通。用药后也要注意休息,避免剧烈运动和劳累,让身体更好地适应药物作用、促进恢复。

有基础病的中老年人群在冬季要全方位做好心脏预防工作,从保暖、饮食、运动、用药、监测、情绪管理等多方面入手,必要时合理使用丹红注射液这类药物辅助,让心脏平稳度过这个寒冬。

关于作者: 婧宸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