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爱如山 铁血柔情——中元节寄思

明日中元节。清晨,一阵爆竹声将我从睡梦中惊醒。我披衣起身,独自伫立窗前。窗外,渔船上鞭炮齐鸣,火光与烟雾交织升腾,那是“九月开海”时渔民们虔诚的祭祀场景,他们祈愿着风调雨顺、鱼虾满舱、出海平安。这熟悉的画面,与明日中元节人们焚纸追思逝去亲人的情景不谋而合。空气中,纸钱燃烧后的特殊气息悠悠飘散,瞬间将我拉回到与父亲共度的中元岁月。此刻,对父亲的思念如决堤的潮水般汹涌澎湃,与刚刚过去的九三阅兵所带来的震撼与自豪相互交织,在我心间奏响了一曲深沉而激昂的家国情怀交响乐。

纸灰飘处,父爱凝心

父亲离开我已有些年头,可每当纸钱燃起的青烟袅袅升起,我仿佛总能看见他就站在那烟雾之后,身着那件洗得发白却整洁如新的旧中山装,脸上依旧挂着那温和如初的笑容。曾经,我觉得中元仪式繁琐又无趣,如今才深刻领悟,我们焚烧的哪里是给鬼神的供奉,分明是在安放自己那份无处寄托、沉甸甸的思念啊。

父亲平凡得如同世间的一粒尘埃,却用一生的行动诠释了何为伟大。他一生省吃俭用,对自己苛刻至极,却从不吝啬为我们买书。他常常语重心长地教导我:“宁可饿顿饭,不能少读书。”记得他教我诵读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时,被杜甫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”的博大胸怀深深打动,不禁热泪盈眶,还语重心长地教诲我要心系苍生、胸怀天下。这些言传身教,如同一颗颗希望的种子,深植于我的心田,成为我生命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。父爱,如巍峨的高山,沉稳厚实且威严无比;又如潺潺的溪流,舒缓平静而绵长悠远;更似广袤的天空,宽广蔚蓝又博大精深!

阅兵盛景,父志铭心

九三阅兵那震撼人心的壮观场面,至今仍在我脑海中不断回放。长安街上,三军将士们列阵如松,身姿挺拔,气势磅礴;受阅雄师们阵容严整,威风凛凛,尽显大国风范。朝阳的余晖洒在钢铁战车上,闪耀着冷峻而耀眼的光泽。徒步方队的战士们步伐铿锵有力,似刀切斧凿般整齐划一;装备方队的战车轰鸣低沉,如狮虎低吼般震撼人心;空中梯队的战鹰如银色的利箭列阵,撕裂长空,呼啸而过——此情此景,怎能不让人热泪盈眶、心潮澎湃!

父亲并非军人,但他一生坚守信念,克勤克俭,用坚韧不拔的品格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。倘若父亲能亲眼目睹今日中国之强大,那该是多么的自豪与欣慰啊。他曾说过:“人可以穷,但心不能穷;人可以无财,但心一定要善;若有财富,应更善良。”这朴实无华的话语,与人民军队守护和平、无私奉献的精神竟是如此的相通相融!父爱,是那温暖而明亮的太阳,即便在乌云密布的日子里,我也能真切地感受到它那炽热而无私的光芒。

忠孝难全,家国同怀

父亲临终前,颤抖着双手写下了“找儿子”三个字,那歪歪斜斜的字迹里,饱含着他对我的殷切期盼和无尽牵挂。然而,那时的我却因身陷囹圄,无法像李密写《陈情表》那样侍奉在父亲身旁,只能在无罪释放后,对着父亲的遗像与墓碑长跪不起,泪如雨下。这份未能尽孝的遗憾,如同一块沉重的巨石,压在我的心头,成了我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。

但父亲生前一直教导我要以天下为己任,关心他人疾苦,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。看到九三阅兵展现的国威军威,我仿佛看到了父亲那欣慰的笑容。我想告诉父亲:您的儿子虽未能常伴您左右,但始终牢记您的教诲,努力践行着您的期望。正如参阅将士们,他们为了国家的安宁和万家的团圆,错过了陪伴家人的时光,却以无私的牺牲和奉献诠释着责任与担当。父爱,是一道璀璨的光辉,即便我的心灵濒临黑暗,它也能为我照亮前行的道路。

英烈长存,父爱永传

阅兵式上,老兵们的勋章在阳光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,如同夜空中的繁星般璀璨夺目。他们脸上的皱纹里,刻满了历史的沧桑与硝烟的痕迹。他们让我想起了父亲和他的两位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军人胞弟,他们的精神与英烈们一脉相承——都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,为信念坚守一生,无怨无悔。

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烈们,他们也有自己的父母子女,却为了更大的家国情怀,毅然决然地牺牲了小我的天伦之乐。正如父亲和叔父们,宁愿常常牺牲自己的享受,只为给我们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。我的军人情怀,不正是这种伟大精神的传承吗?对我而言,它比任何财富都更加珍贵,是我一生都要坚守和弘扬的宝贵财富。

父爱之所以伟大,是因为他懂得承担责任,宁愿自己受苦受累,也要为家人遮风挡雨,撑起一片温暖的天空。

前行逐梦,奋发报恩

在这个令人心潮澎湃、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,我常常忆起父亲和叔叔们对我的殷切期望。他们从未要求我成为多么富有或显赫的人,只希望我善良、正直、坚强,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。

仰望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,我坚信那就是父亲和叔叔们在天堂注视着我的目光。我想告诉他们:父亲,叔叔,你们放心,我会牢记你们的教诲,像你们一样做人做事,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。

我也会将你们的故事讲给下一代听,让良好的家风代代相传,永不褪色。

这个中元节,我不再沉浸在悲伤之中。因为我知道:最好的纪念不是泪水,而是行动;不是哀思,而是继承和发扬。我将以自己的方式,为国家富强与社会和谐,为国防事业贡献自己的心力,让父辈们的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。

纸钱已成灰烬,但追忆永不磨灭。父亲已远去,可父爱比时间更长久,比山川更永恒。九三阅兵的轰鸣声仍在心中回荡,激励着我不断前行,永不止步。值此中元节,我仰望星空,仿佛看见父亲欣慰的笑容,也看见无数英烈赞许的目光。让我们承载父辈的期望坚定信念,勇往直前……!

我在脑海里思索,我在坚定中守望……!(本文写于2025年9月5日)

作者简介:于海洋,研究生学历,毕业于天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,获硕士学位。现任中国信息协会经济与国防协调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,曾任沈阳市政府部门副厅级领导干部,在沈阳某开发区任职,兼任沈阳香港新世界房地开发公司(王家庄建设总指挥部副总指挥)。

在企业经营领域,为沈阳城市建设注入强劲动能;此外,他成功地挽救“两家”召商引资中濒临倒闭的外商投资企业,被誉为“救火者”。在文学创作领域造诣颇深,多篇散文、诗歌作品发表于《人民日报》、中国网、凤凰网等国家级权威媒体,展现出学术、商业与人文素养兼具的多元风采。

关于作者: 开钫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